71. 图文攻略 | 数据清洗补全,企业定期年检
功能一. 数据清洗补全 企业数据治理的价值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提高数据质量,改善决策支撑;(2)统一商业实体定义,提高业务响应速度;(3)对关联客户进行数据分析,有效改进业务流程;(4)保证系统间共享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可控性、通用性与正确性,充分实现数据的全面共享应用。 企查查专业版“数据清洗补全”功能,基于业务视角的数据整合,提供可视化在线作业,通过向导式的简易操作,将数据质量评估、质量核验和质量整改进行流程整合,形成完整的数据质量管理闭环。 • 数据补全。是指用户上传的原始数据中,企业名称存在缺失,系统将自动补全企业名称,并导出正确的企业名称。例如企业名称为“ABC信息技术(上海)有”,系统自动识别并补全为“ABC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72. 一文全解 | 专业版尽职调查报告
后疫情时代,机构业务开展和企业经营活动线上场景激增。企查查专业版以风险为导向,整合多源数据,借助技术赋能数字化客户尽职调查,为专业用户提供线上增强型尽职调查报告,开启尽职调查新模式。 尽职调查报告大体分为法律尽职调查、财务尽职调查、业务尽职调查和其他尽职调查。例如,金融行业以了解客户为重心的客户尽职调查报告。尽职调查报告的目标,是要在足够充分的信息支撑下,助力用户形成对企业负面(风险)或正面(价值)的判断,最终做出合理并高质量的决策。 一份优质的尽职调查报告,应当包含以下三点:(1)现状描述与问题分析,表达内容可量化;(2)风险发现与价值评估,意见表达合理定性;(3)后续调整和改进策略。
73. 小痕迹,大管理!专业版为您开启“痕迹管理”的正确方式
企查查专业版,通过尽职调查、风险监控两大版块,部署“痕迹管理”相关功能。下文将通过三个问题,带您充分了解企业客户风险管理中“痕迹管理”的重要性,并详解专业版对应功能的操作流程。 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让“小痕迹”助推精细化风险管理,变“被动”为“主动”管理,有效规避痕迹主义。企业客户的风险控制,为何需要进行“痕迹管理”?首先,风险的形成原因。风险,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触发,而是多元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风险事件的出现,正是多元因素集中爆发的“信号”。对风险信号采取“痕迹化”管理,不仅给事后监督、检查留下了可供考察、评估和佐证的重要依据。同时,依托历史痕迹的对比,为有效复盘并发现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弥补风险控制和管理环节中的短板,提升精细化企业客户风险管理打下基础。
74. 从流程设计到实践落地,金融机构如何实现数字化反洗钱业务管理?
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全球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要领域之一。 2021年7月10日G20第三次部长级会议,重申支持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和9个地区反洗钱组织(FSRBs)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强烈支持FATF正在进行的修订受益所有权透明度现行建议的有关项目.企查查专业版推出金融机构反洗钱综合管理解决方案,围绕国际国内反洗钱监管形势,以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管理为应用场景,依托行业知识广度与深度沉淀,借助企业大数据 积累和技术能力转化,打造金融机构数字化反洗钱业务管理新模式。
75. 【原创】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自评估·国内外实践分析及政策理论研究
【摘要】“洗钱风险自评估”,是当下中国金融机构正在开展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风险管理实践工作之一。这项工作的难点不仅在于其覆盖业务和客户的全面性,更在于其对数据和指标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和精确度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其广度跨越所有分支机构和业务条线,且深度涵盖每一个具体产品和服务的细微环节。上至总行层级的统计扎口管理,下到分支机构层级的数据提供,细分指标维度的权重赋值和存量数据的质量把控,都可能影响最终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基于对国外相关实践的解读、国内政策的比较、FATF的方法论学习以及实践层面的思考,探索落地实施该项工作的方法和策略,并结合上一篇《“风险为本”之风险的认识与自评估》展开具体模型搭建和指标设计方面的阐述。识别、评估并理解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是国家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洗钱风险评估的结果,无论其覆盖范围如何,可以为金融机构、特定非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程度有用的信息,来支撑机构自身的风险评估
76. 【原创】《非自然人客户受益所有人识别操作指导手册》
非自然人客户的受益所有人识别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工作的重要组成。自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235号文正式发布以来,金融机构立足国情探索并拥有了一套适用自身的方法论。但实践中,该项工作仍存在客户多样化导致概念外延放大、方法理解差异和后续应用场景模糊等适用方面的问题。本手册将以政策为导向,并尝试从概念、方法和目标三者相结合的角度,在充分阐释反洗钱视角下受益所有人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以案例形式呈现对识别方法的梳理,希望能够对一线实践有所帮助,助力提升对非自然人客户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的管理。
77. 【原创】何为客户尽职调查?
实务当中,由于客户与客户、不同的业务模式之间存在差异性,较难用一套100%满足场景需求的标准,来对此项工作进行界定。也正由于客户尽职调查本身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存在一定的可解释空间,也给实务中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例如跨机构业务合作场景中的“客户”归属界定问题、“尽职”如何衡量和评估问题、“调查”结果是否足够有效等等。 本文将延续上一篇中对于“客户”、“尽职”和“调查”三者的分析,从法律和业务不同的视角,分别对客户尽职调查的基本元素和有效性予以进一步的论证,希望给到一线实践层面更多的启发和帮助。反洗钱义务主体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始于“建立业务关系”,而不是“开立账户”。在金融机构的日常交易中,存在大量的不开账户、但是金融机构依然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情形,比如《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通过外汇账户办理外汇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8]60号),就明确允许“对于有零星外汇收支的客户,银行可以不为其开立外汇账户,但应通过银行以自身名义开立的'银行零星代客结售汇账户'为其办理外汇收支业务。”
78. 【专业版】风险监测概览—新功能上线!
企查查专业版持续创新升级,专注为机构用户打造更好的产品体验,现有“尽职调查”版块新增“客户风险监测概览”和“自动化企业年检概览”。让用户对系统风险监测的结果更直观、更可视,提升监测效率,提高风险发现和防范能力,助推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客户风险监测”概览功能,具体包含了哪些项目?该功能主要包含以下三块项目的内容。 • 风险“等级”概览。展示信息包括:(1)专业版系统中已有的、存量企业客户当前时间点的风险分布情况,例如高/较高/中/较低/低风险客户的数量等;(2)每日新增的风险概览,并列示新增风险涉及到的明细数据信息。
79. 【原创】“风险为本”之风险认识与自评估
本文基于对银反洗发{2021}1号《法人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自评估指引》的解读,并从“方法论”的角度,提供了一套基础的评估方法步骤,仅供参考,实务操作需根据机构实际情况,以机构内部的政策及操作为准。风险为本,Risk-Based Approach,简称RBA。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风险管理当中的这一概念,源于2012版FATF新40项建议《FATF Recommendations 2012》。在建议10<客户尽职调查>的注释<Risk Based Approach>项下,明确列示了高、低风险的参考项目。例如客户风险因素(Customer risk factors)下,非居民客户(Non-resident customers)属于潜在高风险因素之一。 巴塞尔在2012版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Core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Banking Supervision》的<General approach>章节中,同样提出了风险为本的概念【1】。
80. “企业年检自动化”新上线!
“存量客户自动监测”功能,助力提升产品功能与业务需求的深度结合。问题1--存量企业客户数量较多,如何通过系统监控的方式,保证客户信息的时效性,提升客户管理能力?应用场景--年检,作为企业生命周期管理中的重要机制,通过“一次设置、自动监控”的方式,以清晰、可视化的页面最终呈现给用户,操作更便捷、效果更直观。操作方法:第一步,打开pro.qcc.com,点击右上角“登陆”。第二步,点击“尽职调查-存量客户监测”菜单。第三步,点击页面中间“一键开启”按钮。